“DX5 II在‘水桶’的基础上,将烧友一切所需的核心要素,高度浓缩进一台体积重量与便携CD机相当的设备里,并且把声音的安定度做到了越阶级的高水准。”
说起来我和拓品还是挺有缘分的,以前刚工作没多久的时候,我工位上第一台解码耳放一体机便是拓品的DX3 Pro+,娇小玲珑的身材摆放在桌上,外观不显山露水,却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在此之前,我工作时听音主要依赖便携播放器或便携解码耳放作USB DAC,虽说便携设备携带方便,但放在桌面场景下,同价位便携设备几乎不可能拥有台式设备般的驱动力和安定性。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桌面上一直都会放置一台台式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当然也有烧友问过我,为什么不干脆组一套解码耳放套装,无外乎两个原因,方便、低调,我想如今选择一体机的烧友,想法大多与我相似。
今年欣喜的是,我终于回归到了可以边干活边听歌的工作性质,对于随身退烧、家里小音箱系统也组建成功的我来说,桌面场景的小型台式一体机便成了满足我全场景音乐需求的最后一块拼图。从过去的自身经验出发,我的选择标准着重放在身材可控、使用省心两方面,其一有限的工位面积留给HiFi器材的空间并不多,另外,当长期出差在酒店固定办公的环境下,用笔记本搭建起“移动台式系统”着实能带来堪比办公室的听音幸福感。基于这些需求,我上半年一直在不疾不徐地寻找着合适的器材,直到前不久在上海CanJam展会上初次体验了拓品的新品DX5 II,我便将它加入了备选清单之中。
贴在拓品身上的标签有很多,超高的参数指标也好,万年不变的冲压机壳也好,抑或是大家戏称“科hi”的固有印象,但我作为一个老用家,拓品身上让我感受最直观的标签其实是旗下产品一直以来非常出色的体积控制。在它们全系台式产品中除了“巨无霸”DX9是个异类,哪怕是旗舰级的D90+A90套装或者最新的超旗舰D900+A900套装,放到同类产品里也处于非常袖珍的状态。DX5 II同样如此,它的宽度、深度差不多只有Kindle大小,重量更是轻到两个手指就能拎着走的程度,这种接近便携类器材的体积重量使它对于学生党来说十分友好,放在宿舍不占空间,寒暑假回家时,收纳DX5 II丢在行李箱即可,甚至比携带一款头戴式耳机还更方便一些。
虽然体积小,但DX5 II也拥有全面的接口配置和不错的场景兼容性,正面耳机输出口有6.35mm、4.4mm、XLR三种规格,搭配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大耳和耳塞都可以不用额外配备转接头。背部输入侧支持蓝牙、USB、光纤、同轴四种规格,涵盖了普通玩家日常所需的各类场景,美中不足的是USB输入仅配置了传统的B型公口,标配连接线也只有一条USB-A转USB-B,因此DX5 II有线搭配手机、超薄笔记本等仅有C口的设备时大家要自备连接线或转接头。爱偷懒的我有些时候也会用蓝牙连接使用,它采用高通QCC5125芯片,支持蓝牙5.1,LDAC及主流高品质音频编码规格都能够兼容,我放在家里那套真力的有源音箱有段时间便用它作为前级,蓝牙连接手机,稳定性非常可靠,带着手机在厨房、卫生间乱逛完全不会影响客厅的器材播放音乐。
日常使用DX5 II可以通过标配的遥控控制,也可以在设备本身操作。机身正面配置了三枚实体按键和一个集成按键的旋钮,功能切换逻辑简单,相信大部分玩家无需说明书便可一分钟上手。此外,它配备了2英寸的全彩屏幕,UI风格简约直观,有9种不同背景颜色可以切换。
外观方面,DX5 II有黑色、白色、银色三种款式可选。我和身边的朋友在看到实物后,都一致认为白色版本最漂亮,上网浏览评论时也发现大家对白色款的喜爱如出一辙。它的机身表面采用哑光的白色喷漆工艺,触摸上去像奶皮般丝滑,手感细腻不留指纹,观感也不显单调,把它作为工位或宿舍的桌搭设备,让人一眼便难以忽视。不过喷漆机身相比氧化的最大问题还是耐久度,关于这方面待我使用更长时间后再找机会进一步分享好了。
在当下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始终能停留在烧友的视界里、甚至活得如鱼得水的品牌,对于声音的调校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DX5 II的声音风格相比于被广泛讨论(甚至可以说是拓品腾飞之作)的上一代DX5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上一代DX5虽凭借超强的硬素质在2k价位稳居第一梯队,但极度中正还原的声音风格也让它在烧友当中引起了不少争议,它的调音是以一种“严谨”甚至略显“刻板”的方式呈现出音乐中包含的各种信息量,偏线条化的中频使得器乐、人声的结像显得有些生硬,也因此被部分烧友打上了“科学”的标签。
如今DX5 II打磨出的声音明显增添了更多的热情和韵味在里面。它的中频表现力较为突出,而且在保留音乐中各种组成元素辨识度的基础上,更多展现出了它们音色中柔顺且具有韧性的一面,比起一代有板有眼的演奏,二代在聆听古典乐时我感受到弦乐弓弦交错的声音质感是鲜活、生动的,既能清晰分辨不同乐器声音特征的差别,每种乐器的音色也都多了些活泛,使声音表达出了更多音乐中所具有的美感。演绎人声曲目时,DX5 II恰到好处的中频厚度为男女声歌曲都带来了出色的兼容性,人声的结像略微靠前,形体感在醇厚和纤细中取得了不错的平衡,更重要的,圆润的结像打磨使得歌手嗓音音色风韵了许多,展现出了更为浓郁的演唱情感。低频同样是DX5 II和上一代差别较大的地方,不同于一代的干脆利落,二代的低频是比较蓬松舒展的类型,演绎低频类器乐的声音宽松不紧绷,拿常作为打底乐器的贝斯来说,弹性十足的低频使它的音色显得更为生动。高频方面,DX5 II维持了不错的透明度,虽没有中低频那么出挑但也使三频的分布基本处于均衡的状态。除此之外,DX5 II全频段蕴含着适度的残响,声音在空间里缓缓消散的过程为整体增添了不错的氛围感。
在硬素质上,DX5 II基本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水桶级”水准,它无论是信息量的供给还是声场开阔度的支撑性在演绎大编制曲目时都能带来毫不逊色于同级产品的、完整的呈现效果,而在此前提下远超同级产品的声音安定感更是它的一大亮点。
在欣赏大场面古典乐时,影响曲目情感表达的其实往往不是器材提供的信息量饱满与否,而更多取决于其整体声音能否做到“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过往我听过许多中低价位器材在这方面背道而驰的声音调校,它们提供了充沛的信息量和饱满的密度,但声底偏躁,声音从始至终都如脱缰野马,步伐杂乱无章,难以给人安定舒适的听感。而DX5 II的另一个强项恰恰体现在这里,在它的声音中,纯净无杂的漆黑背景始终为它奠定着安稳的声音底色。当音乐节奏趋于缓慢抒情,画面中乐器演奏的形体仿佛清晰可见;而当音乐场面波澜壮阔时,与充沛动态形成反差的是其背景始终洁净如初。这份安定的声底,也为DX5 II的声音提供了坚实的根基,让它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稳稳地扎根于坚实平坦的地面上。
DX5 II输出功率最高为7600mWx2@16Ω,从纸面数据看驾驭市面上绝大多数大耳都毫无压力。为了充分感受它的性能上限,这段时间在耳机搭配上,除了日常使用的主力耳机FT7之外,我更多地选择将它与MEZE的旗舰平板耳机Elite进行搭配。此次就借这两款耳机和大家聊聊DX5 II的搭配思路。
FT7作为我近期的主力大耳,在5k价位综合素质完全属于第一梯队,且驱动门槛低,风格上中高频的表现力更加突出。这套搭配的低频风格是比较互补的,DX5 II低频蓬松的质感在FT7身上得以体现,听感舒适耐听,在演绎流行乐时声音的氛围也十分浓郁,中频两者都是比较鲜活的类型,人声音色刻画得生动形象,能够传递出歌手演唱过程中饱满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声音整体还原度较高,不仅歌手嗓音特征的把控到位,也可以准确地诠释各种器乐不同的音色。此外DX5 II在发挥FT7本身空间塑造能力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声场横向宽广,纵向排布的器乐呈现出清晰的阶梯状,定位精准,演绎大编制曲目呈现出了出色的场面感。
Elite是一款素质极强且驱动门槛也较高的旗舰级平板耳机,它有着极度饱满的声音密度,声场规整且包裹感强,听感具有浓郁的氛围感。DX5 II为Elite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支撑,搭建起的空间框架结构完整。相比起更高端的台式设备,DX5 II的差距更多体现在了声音的能量感方面,在大场面古典乐中,它声音整体的气势还达不到雄浑的程度,但声场的横纵向深度并没有明显差距,它依旧使Elite展现出了旗舰级的声音姿态,不仅空间结构完整,在此基础上声音密度填充得也非常扎实,结像形体感较强。风格方面,这套搭配注重声音韵味的表达,低频量感较高,弹性强,中频音色具有一定的润泽度,听感暖而不腻,演绎流行人声类型音乐有着充足的感染力。
回想当初,在1-2k价位选择解码耳放一体机时我着实还是纠结了好一阵子,即便以那时并不怎么挑剔的眼光,从声音表现还是功能操作体验去审视当时那些器材,也常常陷入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窘境。多年后再看如今的器材市场,全面性早已不再是吸引人的亮点,而成了基本操作,各大品牌全力打造的“水桶机”,也不过才刚刚跨过烧友们心中的选择门槛。
而DX5 II,在“水桶”的基础上,将烧友一切所需的核心要素,高度浓缩进一台体积重量与便携CD机相当的设备里,并且把声音的安定度做到了越阶级的高水准。这种表现放在2k价位台式一体机中极具诚意,我也愿意真诚将它推荐给每一位对桌面台式入门有需要的烧友。
鼎盛配资-鼎盛配资官网-专业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